工艺流程
有机肥制肥工艺主要包括粉碎、配料、混合、制粒、烘干、冷却、筛分和打包等环节。单条生产线设备生产能力以1~10t/h为宜,过小则达不到经济规模,过大则增加原料和成品运储难度。
一步:发酵 把鸡粪鸡尿收集起来,掺上干草和腐烂的青贮等做成堆肥,让其发酵。在发酵过种用使用翻堆机让鸡粪充分发酵,只有及时、均匀的翻堆才能做到这一点。不要有些地方非常干,有些地方非常湿,这会影响发酵质量,建议采用翻堆机。
有机肥发酵
农业类有机物料(原料)腐熟的好坏,是鉴别有机肥质量的一个综合指标。可根据其颜色、气味、秸秆硬度、堆肥浸出液、堆肥体积、碳氮比及腐质化系数来判断。
(1)从颜色气味看,腐熟堆肥的秸杆变成褐色或黑褐色,有黑色汁夜,具有氨臭味,用铵试剂速测,其铵态氮含量显著增加。
(2)秸秆硬度,用手握堆肥,温时柔软而有弹性干时很脆,易破碎,有机质失去弹性。
(3)堆肥浸出液,取腐熟堆肥,加清水搅拌后(肥水比例1:5-10),放置3—5分钟,其浸出液呈淡黄色。
(4)堆肥体积,比刚堆时缩小2/3—1/2。
(5)碳氮化,一般为20—30:1(以25:1 )
(6)腐殖化系数,为30%左右。
达到上述指标的堆肥,是肥效较好的优质堆肥,
可施于各种土壤和作物。坚持长期施用,不仅能获得高产,对改良土壤,提高地力,都有显著的效果。
有机肥生产的原料多种多样,前期的时候有机肥原料需要发酵处理。影响发酵效果的因素有很多种,其中比较重要的有以下几点。
1、含水量:好氧堆肥物料的含水量一般保持在45—65% 。含水量过大,物料间隙含氧不能满足微生物菌对氧的需求;含水量过小,可溶有机质流动性变差,阻止养分对微生物的供应。
2、氧量和温度:好氧堆肥的实际通风时间根据堆温测量控制。初期可以减少翻堆次数有利于堆温升高,当温度升高到70摄氏度左右时,要及时翻堆,
使堆温不至于超过70摄氏度。70摄氏度以上时,微生物呈孢子状态,微生物的活性几乎为零。
3、pH值:在堆肥过程中,物料的Ph值会随着发酵阶段的不同而变化,但其自身有调节的能力。Ph值在5—8之间对堆肥无影响,偏离此范围,要对物料进行调节,如掺入成品堆肥。堆肥结束时的Ph值几乎都在8.5左右。
4、C/N比:一般控制在25左右,不合适要掺入其它他物料调节。
5、团粒度:控制在15—50毫米为宜。